黨群工作
4月1日下午,新集建工機關黨支部聯合新集煤電機關黨支部、新集建工南區黨支部、新啟昂黨支部走進淮南市八公山區皖淮機械廠舊址,開展“我們的節日?清明”4月份共建主題黨日活動,以追憶革命精神,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淮南皖淮機械廠有著悠久的建廠史和軍工史,原名淮南化工二廠。1958年,淮南市根據安徽省工業廳的指示,為配合淮南煤炭生產提供炸藥籌建淮南化工二廠,廠址位于九龍崗附近。1964年,中蘇交惡,蘇、美加緊對中國軍事威脅,全國開始“三線建設”。華東局、南京軍區、安徽國防工辦以淮南化工二廠為班底廠,組成淮南裝藥廠。因原廠址不符合建廠方針,該廠移建于八公山區。1966年8月,廠前區、生活區及庫區建設基本完成并試生產。廠內設有總裝車間、鉚焊車間、沖壓車間、液壓件車間、彈藥總庫等。1969年,爆發珍寶島沖突,中蘇交惡升級。三線建設進入第二個高潮,廠內增加了手榴彈和絆索地雷生產線。該年秋,淮南化工二廠移交給淮南礦務局。1970年,形成了82毫米迫擊炮彈、手榴彈、絆索地雷核心產品。1974年,廠區第二次大擴建,同年增加了鐵殼72式反坦克地雷生產線。1977年10月,淮南化工二廠更名為皖淮機械廠。此時廠區規模大,配套設施完善,廠區如同一個小鎮。2006年,該廠政策性破產。2011年5月25日,改制成立淮南皖淮機電股份有限公司,同時成立留守處。2014年,生產廠區整體搬遷至鳳臺縣茅家沖。
黨員們在皖淮廠留守處張主任的帶領下走進皖淮機械廠舊址,實地游覽“三線”建筑群,廠內生產區的大車間里遺留了部分槍火彈藥的外包裝和少量生產機械,生活區內設施齊全,包括衛生所、幼兒園、學校、商店、宿舍樓等。通過與三線建設“時空對話”,黨員們感受到了革命先輩艱苦創業、敢為人先的堅定信念,深切體會到“三線建設”的艱辛歷程及黨的領導下人民群眾“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團結協作、勇于創新”偉大三線精神和生命贊歌。
![]()
生活區
![]()
生產區
皖淮機械廠舊址建筑群現保存完整,規模宏大,獨具時代特色和歷史印記,具有重大歷史價值和保存價值,且對于八公山區的旅游、科普、教育發展都極具探索價值。如果該處建筑群合理保護開發,挖掘多樣化工業形態為載體的旅游新模式,那么既以文化創意產業保留了工業遺址,也通過發展旅游業實現了遺址價值,形成多贏局面。
通過本次參觀學習,黨員們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黨性教育。大家一致表示,作為新時代的黨員干部,將切實樹牢忠誠于黨、忠誠于事業的思想意識,進一步凝聚干事創業熱情,積極為公司的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供稿:胥陽楚
審核:朱永昊 編輯:張慧暄